谢谢大家对intel(英特尔)CPU发展史?问题集合的提问。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感兴趣的人,我期待着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解答各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intel(英特尔)CPU发展史?
风风雨雨38年 英特尔桌面处理器发展史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心脏,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英特尔公司Logo
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 制造商,英特尔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8年,具有技术产品创新和领导产业发展的38年。回首过去,英特尔的产品,影响了整个IT业的发展,成就了不知多少IT界的精英和经典事件。
1971年11月15日: 上 块个人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
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 上 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运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 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集成晶体管2300只,
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4004微处理器
Busicom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 的解决方案。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起初,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每个售价为200美元。
4004微处理器
编号为4004, 个“4”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后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这种数字代号却延用至今。霍夫终于如愿以偿,他在 个微处理器上,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发明了 块大规模集成电路4004,在电子计算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004芯片基本具备了微处理器的特点,用它来做计算器,改变了传统计算器的形象。采用4004芯片后,再配用一块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再加上键盘和数码管,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1972年:8008 微处理器
让英特尔以外的是推出4004芯片后,业内的反应相当平淡。一些分析家称这款芯片虽然有些意思,但4004的处理能力实在有限,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当一年后英特尔推出其8008微处理器时,业内的目光都几乎集中到了英特尔身上。8008 率为200Khz,晶体管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500个,能处理8比特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英特尔还 获得了处理器的指令技术。
8008微处理器
8008它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00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为Mark-8的设备采用,Mark-8是 批家用计算机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雏形。
8008芯片原本是为德克萨斯州的Datapoint公司设计的,但是这家公司最终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这笔费用。于是双方达成协议,英特尔拥有这款芯片所有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获得了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英特尔公司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具有革新意义的芯片非Intel8080莫属了。英特尔公司于1974年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处理器,立即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采用了复杂的指令集以及40管脚封装,8080的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数目6000,运行速度2MHz。与此同时,微处理器的优势已经被业内人士所认同,于是更多的公司开始接入这一领域,竞争开始变得日益激烈。当时与英特尔同台竞技的有RCA(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Fairchild、美国 半导体公司、AMD、摩托罗拉以及Zilog公司。值得一提的是Zilog, 上 块4004芯片的设计者Faggin就加盟了该公司。由该公司推出的Z80微处理器比Intel8080功能更为强大,而且直到今天这款处理器仍然被尊为经典。
8080微处理器
8080有幸成为了 款个人计算机Altair的大脑。据说Altair这个名称是源自《星际旅行》电视节目中一个星际飞行计划(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称。计算机爱好者花费395美元即可购得 Altair 套件。数月内,Altair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历史上 次缺货现象。这足以看出来8080对于电脑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978 年:8086-8088微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首枚16位微处理器8086,同时生产出与之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同的指令集,以后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均对其兼容。趁着市场销售正好的时机,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Intel在同一年推出了性能更出色的8088处理器。三款处理器都拥有29000只晶体管,速度可分为5MHz、8MHz、10MHz,内部数据总线(处理器内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外部数据总线(处理器外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寻址1MB内存。 在商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由选择。
8086微处理器
8088微处理器
同时Intel成功将 8088 销售给 IBM全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1981年,IBM推出的首批个 脑机选用了英特尔8088芯片,使得8088成为了IBM全新 产品IBM PC的大脑。本来IBM准备采用摩托罗拉的芯片,但是最终阴差阳错,还是由8088芯片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使命。随着个 脑的流行,英特尔也开始名扬四海。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顺利跻身财富500强之列,《财富》杂志将该公司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事后,英特尔高度评价了与IBM这笔交易的重要性。的确,如果没有这笔交易,很可能现在芯片市场是由摩托罗拉等一统 。
1982年:80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的最后一块16位处理器
80286(也称286)是处理器进入全新技术的标准产品,具备16位字长,集成了14.3万只晶体管,具有6MHz、8MHz、10MHz、12.5 MHz四个主 的产品。286是Intel 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即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其前代处理器编写的软件,这一软件兼容性也成为了Intel处理器家族一个恒久不变的特点。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内,全 基于286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1500万台。
80286微处理器
80286微处理器
1985年:80386 英特尔的 代32位处理器
此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开始进入到了32位时代。为适应企业的全球化发展,1985年秋,英特尔再度发力,并且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伦敦、慕尼黑、巴黎、旧金山和东京同时推出了Intel 80386处理器。这是英特尔 款32位处理器,集成了27万5千只晶体管,超过了4004芯片的一百倍,每秒可以处理500万条指令。同时也是 款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所谓“多任务”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程序程序的指令,这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80386微处理器
80386微处理器
Intel RapidCAD 被遗忘的微处理器
还有一款微处理器被很多人忽视,这就是Intel RapidCAD。RapidCAD是英特尔有史以来 款为旧款个人计算机所提供的升级套件(也就是OverDrive的始祖)。原386的使用者不需要更换主机板,只要把RapidCAD买回来将主机板上旧有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替换掉,就可以享受接近486的运算能力。RapidCAD其实就是把486 DX芯片去掉内部高速缓存然后装入386的封装里面,RapidCAD也不支持486增加的新指令。不过由于386封装的 宽限制,RapidCAD对整体的效能提升比不上直接升级到486 DX。相同 率下,486 DX可以有比386/387快上两倍的速度,而RapidCAD在整数运算方面最多只能提升35%,在浮点运算方面,则可以提升将近70%。
Intel RapidCAD
Intel RapidCAD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由两颗芯片组成,缺一不可。这归咎于486 DX内建浮点运算器(FPU),而386则是将浮点运算器分开(就是387)。由于RapidCAD-1本身就含有浮点运算器(因为它就是486 DX阉割版),根本不需要387,所以RapidCAD-2就是用来替代原来主机板上的387芯片。RapidCAD-1负责所有的运算,而RapidCAD-2则是负责假装浮点运算器,以防止旧有主机板以为没有安装浮点运算功能(尤其在执行286/287的程序时)。市面上有时候把RapidCAD-1与RapidCAD-2分开卖,这是就是不了解RapidCAD运作方式的结果。
:Intel 80486 英特尔最后一款以数字为编号的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了Intel80486处理器。486处理器是英特尔非常成功的商业项目。很多厂商也看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快就随着英特尔的营销战而转型成功。80486处理器集成了125万个晶体管,时钟 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33MHz、40MHz、50MHz及后来的100Mhz。
Intel80486处理器
486处理器的应用意味着用户从此摆脱了命令形式的计算机,进入“选中并点击(point-and-click)”的计算时代。史密森学会美国历史 博物馆的技术历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道:“当时我拥有了彩色计算机,并且以很快的速度进行桌面排版工作。”英特尔486处理器 采用内建的数学协处理器,将负载的数 算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显著加快了计算速度。
386和486推向市场后,均大获成功,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日益凸现。此后,英特尔开始告别微处理器数字编号时代,进入到了Pentium时代。
1994年3月10日:Intel Pentium中央处理器芯片
199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俗称586)中央处理器芯片(CPU)。本来按照惯常的命名规律是80586,但是因为实际上「586」这样的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使用,因此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用586来扰乱消费市场。事实上在486发展末期,就已经有公司将486等级的产品标识成586来销售了。因此英特尔决定使用自创的品牌来作为新产品的商标—Pentium。
上 款Pentium处理器
Pentium处理器内部结构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0.60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 ”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等。“奔腾”二字 繁出现在漫画和电视谈话节目中,使其在推出之后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语。 奔腾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并且影响了PC领域十年之久,目前该“名字”依然在沿用。
Intel Pentium处理器
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十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3.3V。Pentium刚推出的时候拥有浮点数除法不正确的错误(FDIV Bug),导致英特尔大量回收 代产品(1994年十二月之前的产品),所以有FDIV Bug的微处理器所剩不多。Pentium 50Mhz也有这个FDIV错误,不过 A80501-50 只是业界样本,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上图Intel Pentium 60Mhz就是整个Pentium系列 款产品,也是含有 Bug FDIV的一款。这颗工程样品为目前 上有在英特尔官方纪录里最早的Pentium CPU(Q0352),也是目前 上已知仅存的一颗。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20MHz处理器,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不过核心依旧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6月,英特尔发布Pentium 133MHz处理器,采用0.35工艺技术制造,核心提升到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 180MHz、Pentium 200MHz四款处理器,并且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此时INTEL在以前设计基础上增加了L2 cache为256K和512K两种版本。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又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两款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6年6月10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还是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中央处理器
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MMX芯片,它在X86指令集的基础上加入了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视 、音 和图象数据,使CPU在多媒体操作上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Pentium MMX还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技术能够用一个指令并行处理多个数据,缩短了CPU在处理视 、音 、图形和动画时用于运算的时间;流水线从5级增加到6级,一级高速缓存扩充为16K,一个用于数据高速缓存,另一个用于指令高速缓存,因而速度大大加快;Pentium MMX还吸收了其他CPU的 处理技术,如分支预测技术和返回堆栈技术。
Pentium MMX中央处理器
Pentium MMX等于是Pentium的加强版中央处理器芯片(CPU),除了增加67个MMX(Multi-Media eXtension)指令以及64位数据型态之外之外,也将内建指令及数据暂存(Cache)从之前的8KB增加到16KB,内部工作电压降到2.8V。而英特尔之后的桌上型中央处理器皆包含了MMX指令。
1997年:Intel Pentium Overdrive
Intel 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
Intel Pentium OverDrive 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又是一项英特尔造福旧计算机使用者的升级选择。Pentium OverDrive 有两种,一种(不含MMX,5V)是给80486升级用的,另一种(含MMX,3.3V)是给Pentium早期产品(Socket6, 50-66Mhz)升级的。他们都有含散热器及风扇。
Intel Pentium MMX overdrive 200
1997-1998年:PentiumII处理器
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233MHz、Pentium II 266MHz、Pentium II 300MHz三款PII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750万个晶体管组成。采用SLOT1架构,通过单边插接卡(SEC)与主板相连,SEC卡盒将CPU内核和二级高速缓存封装在一起,二级高速缓存的工作速度是处理器内核工作速度的一半;处理器采用了与Pentium PRO相同的动态执行技术,可以加速软件的执行;通过双重独立总线与系统总线相连,可进行多重数据交换,提高系统性能;PentiumII也包含MMX指令集。Intel此举希望用SLOT1构架的 将AMD等一棍打死,可没想到Socket 7 在以AMD的K6-2为首的处理器的支持下,走入了另一个春天。而从此开始,Intel也开始走上了一条前途不明的道路,开始 繁的强行制定自己的标准,企图借此达到迅速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但市场与用户的需要使得Intel开始不断的陷入被动和不利的局面。
Pentium II处理器
在这个时期100MHZ 率的SDR内存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Intel却惊人地宣布他们将放弃并行内存而主推一种名为Rambus的内存,而一时间众多大公司如西门子、HP和DELL等都投入了Rambus的门下,不过后来DDR内存的流行也证明了Intel的失败。
1997年6月2日,英特尔发布MMX 指令技术的Pentium II 2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4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8月18日,英特尔发布L2 cache为1M的Pentium II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1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4月15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 款Celeron 266MHz处理器,此三款CPU都采用了最新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8月24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450MHz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CPU发展到这个时期,就不能不说说Intel Pentium II Cerelon处理器。英特尔将Celeron处理器的L2 Cache设定为只有Pentium II的一半(也就是128KB),这样既有合理的效能,又有相对低廉的售价(有A字尾的);这样的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很快有人发现,使用双Celeron的系统与双Pentium II的系统差距不大,而价格却便宜很多,结果造成了Celeron冲击高阶市场的局面。后来英特尔决定取消Celeron处理器的SMP功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赛扬300A,是一个让多少人闻之动容的产品,又陪伴了多少曾经年少的读者度过悠长的学生时代。赛扬300A,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是Intel的第二代赛扬处理器。 代的赛扬处理器仅仅拥有266MHz、300MHz两种版本, 代的Celeron处理器由于不拥有任何的二级缓存,虽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性能也无法让人满意。为了弥补性能上的不足,Intel终于 推出带有二级缓存的赛扬处理器——采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366。经典,从此诞生。
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1999年: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处理器,同时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从此INTEL开始踏上了PIII旅程。
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Pentium III是给桌上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等于是 Pentium II的加强版,新增七十条新指令(SIMD,SSE)。Pentium III与Pentium II一样有 Mobile、Xeon以及Cerelon等不同的版本。Celeron系列与Pentium III最大的差距在于二级缓存,100MHz外 的Tualatin Celeron 1GHz可以轻松地跃上133MHz外 。更为重要的是,Tualatin Celeron还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甚至440BX主板在使用转接卡之后也有望采用该CPU,因此也成为很多升级用户的首选。
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特别指出的是,Pentium III光是桌上型就拥有Katmai Slot 1 、Coppermine Slot 1以及Coppermine Socket 370等三种不同的系列。到后期,英特尔放弃插卡式界面而又回归到插槽界面(Socket 370)。socket370封装开始推出的时候,有一部分消费者舍弃了slot1 而选择了新的处理器。新的PGA封装分为PPGA和FC-PGA两种,前者较为廉价,因而被赛扬处理器所采用,而更为昂贵的后者则被奔腾III处理器所采用。例外的是:采用Mendocino核心的赛扬处理器同时有这两种不同封装的版本。采用PPGA封装的赛扬处理器可以通过转接卡在slot1主板上使用,而采用FC-PGA封装的奔三处理器则无能为力了。
2000年:Intel Pentium 4处理器
Pentium 4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也是英特尔市场策略进入新纪元的开始。从P4开始,Intel已经不再每一两年就推出全新命名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反而一再使用 Pentium 4这个名字,这个作法,导致 Pentium 4这个家族有一堆兄弟姊妹,而且这个P4家族延续了五年,这英特尔的市场策略是前所未见的。Penitum 4有分许多制程,Willamette 为P4最早的产品,其中还包括 Socket 423这个跟之后都不兼容的封装(因为接脚数不同嘛),不过正是因为不能升级而且只能使用Rambus这个怪物内存规格,所以此款销售并不怎么好。
Socket423针脚的P4处理器
Socket423是与slot1接口同样短命的一个产物,它从2000年10月推出到2001年8月仅仅使用了不到一年。多数用户最后都升级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 ,而很多购买了socket423处理器的用户的投资都打了水漂。采用socket423接口的CPU只有一款,即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最终这款处理器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但在同期Intel的市场份额还有所增长,奔腾四和Netburst的发布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直到今天Intel的3.8GHZ主 的处理器采用的还是这种架构。在新的处理器中还应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例如支持快速视 流编码的SSE2指令集等。
478针脚的P4处理器
随着处理器主 和内部集成晶体管数目的增加,处理器消耗的能量也开始大大增加。为了满足处理器所需要的巨大电能,因为奔腾四处理器的功率达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板上附设额外的电源接口来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而由于发热量的增加,一个散热风扇也成了一个必需品。Intel主推的与奔腾四搭配的 是850 ,双通道的Rambus内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5GB/S的内存数据带宽,但是由于Rambus内存价格昂贵所以使得早期P4 相当昂贵。而由于契约的限制Intel又无法使用当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的DDR内存。
尽管新的奔四处理器相当成熟,但是在市场上的销量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昂贵的RDRAM内存。虽然后来Intel推出了845解决方案使得用户可以使用SDR内存,但是SDR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显然不能够让人满意。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DDR内存,但由于协议问题Intel不能使用这种廉价的解决方案。
经过了消费者漫长的等待Intel终于和Rambus达成了协议,之后Intel马上推出了845D和845GD两种基于DDR内存 的芯片组。虽然DDR相对SDR数据带宽增加了一倍,但是相对于Rambus还是有所不足,知道双通道DDR内存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
2002年11月14日,英特尔在全新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 GHz上推出其创新超线程(HT)技术。超线程(HT)技术支持全新级别的高性能台式机,同时快速运行多个计算应用,或为采用多线程的单独软件程序提供更多性能。超线程(HT)技术可将电脑性能提 25%。除了为台式机用户引入超线程(HT)技术外,英特尔在推出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GHZ时达到了一个电脑里程碑。这是 款商用微处理器,运行速率为每秒30亿周期,并且采用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 微米制程制作。
奔腾4处理器3.06GHz
英特尔发布前端总线为533MHz的Pentium 4 3.06 GHz处理器,采用了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时隔一年,英特尔发布了支持超线程(HT)技术的P4处理器 版3.20 GHz。基于这一全新处理器的高性能电脑专为高端游戏玩家和计算爱好者而设计,现已由全球的系统制造商全面推出。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 版采用英特尔的0.13微米制程构建而成,具备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和800MHz系统总线速度。
P4处理器 版3.20GHz
该处理器可兼容现有的英特尔865和英特尔875芯片组家族产品以及标准系统内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可以预先加载图形帧缓冲区或视 帧,以满足处理器随后的要求,使在访问内存和I/O设备时实现更高的吞吐率和更快的帧带率。最终,这可带来更逼真的游戏效果和改进的视 编辑性能。增强的 CPU 性能还可支持软件厂商创建完善的软件物理引擎,从而带来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作和人工智能,使电脑控制的人物更加形象、逼真。
半年之后,2004年6月,英特尔发布了P4 3.4GHz处理器,该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T)技术,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 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 MB 三级高速缓存和800MHz 系统前端总线速度。
Northwood是第二代产品,采用0.13微米制程,具有电压低、体积小、温度低的优点。接着就是Prescott(0.09微米),虽然这技术很新,不过由于效能提升并不明显,而且有过热的问题。后来英特尔又推出Hyper Threading技术,大大增加工作效率,让P4又成为市场宠儿。英特尔之后又推出Extreme Edition、含有Prestonia(原本给服务器用的Xeon核心)以及Gallatin(0.13微米Northwood外 提升改良版)核心的CPU。现在市场上的高阶Pentium 4则是 Socket LGA 775的 Prescott为主。
2005-2006年:双核处理器
2005年4月,英特尔的 款双核处理器 包括采用英特尔955X高速芯片组、主 为 3.2 GHz 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 版840,此款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双核和多核处理器设计用于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执行内核,以支持同时管理多项活动。英特尔超线程(HT)技术能够使一个执行内核发挥两枚逻辑处理器的作用,因此与该技术结合使用时,英特尔奔腾处理器 版840能够充分利用以前可能被闲置的资源,同时处理四个软件线程。
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
5月,带有两个处理内核的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随英特尔945高速芯片组家族一同推出,可带来某些消费电子产品的特性,例如:环绕立体声音 、高清晰度视 和增强图形功能。2006年1月,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D 9xx系列处理器,包括了支持VT虚拟化技术的Pentium D 960(3.60GHz)、950(3.40GHz)和不支持VT的Pentium D 945(3.4 GHz)、925(3 GHz)(注:925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和915(2.80 GHz)。
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
因为百度回复问题限制10000字,更详细的资料和相关请到这里查看:/45/453982.html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更多有趣资讯等着您哦。
其实显卡的厂商真的不多,就是三家:AMD、Intel、NVIDIA三家的。当然我说的是我们普通买到的消费级的。
目前CPU的,我们买到的消费级的用在PC端的当然只有Intel和AMD两家。
为什么看起来显卡好像很多厂商一样的呢?其实是这样的,我们买到的CPU是一颗已经封装好的部件了,我们只需要把芯片按照针脚放到主板上,固定好,装上散热器就能用了。这一款芯片甚至里面还有初步的散热导体(我会告诉你i9也是用硅脂?)这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了。
(国外大神冒死开核)
但是我们买到的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的显卡都是一个成品来的,我们买过来插入主板,就可以用了。
但是这些牌子的的厂商做出来的成品的核心还是从AMD和NVIDIA两家给的GPU来的。他们就是根据这些芯片来加工,做出成品。那么意味着他们拿到的半成品了。所以实际上,只有两家的显卡,只不过下游厂商不一样。
当然,这些厂商给出的显卡即使是同系列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哦。因为其他用料可能不一样,例如散热器、输出接口。PCB等部件用料不一样;同时 率也有可能不一样哦,即使是同一个系列。所以不同厂商的同一个系列的显卡能够相差几百块甚至1000块的。
好了,应该说Intel的了。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Intel还有显卡啊?其实是这样的,很多电脑都是没有独显的,我们用的都是核显。这就是Intel的核显呢。核显的性能也很强的,看看视 ,玩来LOL都没有问题。
当然,未来的市场,还是会有AMD的APU出现的,整合了GPU和CPU的(其实早就出现了,只不过锐龙出来了,CPU功耗和性能翻身了才能大规模被采用)。
为什么显卡厂商有那么多,CPU厂商只有Intel和AMD呢?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没搞明白,为什么处理器只有英特尔和AMD,显卡却有一大堆品牌,难道说显卡比CPU更好生产不成?咱们今天就以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谈谈这个问题。
先来说说CPU,这个CPU也就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这个处理器关系着整台电脑的性能,CPU越好那么处理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说一台电脑的好坏基本上是由CPU性能来决定,与此同时这个CPU的设计与生产工艺也是非常复杂,不是说随随便便一个工厂就可以设计生产CPU,CPU要成为一个成品要先后经过原料分解其实这个原料特简单就是沙子,但是他不是直接用沙子而是从沙子中提炼的硅,然后再经过硅锭、晶圆、光刻、蚀刻、离子注入、金属沉积、金属层、晶圆测试、切割、封装、最终测试、成品包装一系列程序才能出真正的成品,而其中光刻这一部分全 没几家能做出来,不光电脑CPU如此手机CPU同样如此,能研发出CPU和能生产出CPU是两个概念,否则华为也不至于这么被动,目前真正有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也就只有英特尔和AMD两家,其他厂家基本上近几年是不可能突破的,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是AMD和英特尔的 羹别人想分也分不了,自然市面上也只能看到英特尔和AMD了。
对于显卡来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厂家,我们经常看到有华硕,微星,技嘉,七彩虹,影驰,索泰,难道这些厂家都能自己独立设计生产显卡不成?是不是显卡的生产工艺很简单以至于谁都可以生产呢?其实不然显卡的研发和生产其难道并不亚于CPU,只不过显卡注重的是图像处理性能,而在显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芯片叫做GPU,也就是所谓的显卡图像处理器,而这个处理器同样非常难,目前能独立研发生产的只有AMD(以前ati被AMD收购),然后就是英伟达(NVIDIA),这两家就是专门研发显卡芯片的,对于显卡来说决定显卡性能的就是这个GPU,所以GPU就成了一张显卡的重要标准,而大家所看到有不同品牌那是因为各个板卡厂商从AMD和英伟达那里购买GPU然后自己在生产成最终成品并加上自己的品牌,但是骨子里显卡芯片还是AMD或者英伟达的,只不过最终完成成品的显卡厂商会在显卡中加入自己的bios信息而这部分显卡又被称为非公版显卡,另外AMD和英伟达也自己生产成品显卡还有一部分显卡厂商沿用了AMD的显卡生产方案和bios方案最终显示在电脑上的显卡同样是英伟达或者AMD这部分也叫着公版显卡。
所以对于显卡来说他就相当于是一个没有完全加工好的半成品,是无法直接拿到用户手中使用,还需要板卡厂商对其进行最终组装及优化,不同板卡厂商他们的设计不一样,实力不一样,用料不一样,那么同一个GPU芯片他们的性能都会有所差距,同样在价格上面也会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显卡厂商一大堆而CPU厂商就只有两家,CPU算是一个独立的成品了他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只需要搭配对应针脚的主板就可以发挥他的作用,而显卡GPU则是无法直接面对消费者,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板卡设计生产包装及挂牌上市销售这部分就需要最终生产厂商来完成这道工序,谁完成了这道工序那么这个显卡品牌就是谁的,举个例子这就好比华硕从英伟达拿到了显卡芯片然后自己设计板卡,供电,用料然后在设计bios内置信息,最终包装以华硕的品牌在市面上发售,这就是为什么显卡厂商都有很多品牌的主要原因了。
说实话就目前来说不管是CPU还是GPU全部高端技术都掌握在米国手中,而我们自主研发的基本上属于一个盲区,只有极少数厂家能掌握这部分技术即便如此还是和米国的差距非常之大,就设计这块来说或许可以突破但是生产这块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鸿沟,如果光刻技术突破不了不管是电脑CPU还是手机CPU我们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个赚钱而又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只希望国内的 科技 大佬们多动动你们那宝贵的大脑来改善一下目前的现状,否则未来的十年半年市面上电脑CPU还是会以AMD和英特尔为主,显卡还是会以AMD和英伟达为主,大家看看目前显卡由于芯片供应不足都涨成什么样了,但是你又不得不买这就是核心技术受控带来的效果,如果说我们有自己的CPU和GPU估计也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我个人觉得真应该给科学家们多加点鸡腿,别一天天老是去捧什么小白脸大白腿大家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显卡厂商并不多,独立显卡厂商主要是AMD和英伟达两家,很多小伙伴都认为,华硕、技嘉、微星、蓝宝石、七彩虹这些都是显卡厂商,其实它们是显卡厂商但是也可以说不是,事实上称呼它们是AMD和英伟达的装配厂更加合适。
AMD和英伟达最主要的就是负责设计芯片,然后代工生产,再把核心芯片交给各大厂商,让它们负责装配,安装PCB板、安装电容、加装风扇散热等等,当今 是合作的时代,一款显卡需要经过很多厂商共同努力才能当成成品,但是显卡最主要的核心技术只有英伟达和AMD具有。
而CPU的厂商非常多,但是说到X86架构的处理器主要就是intel和AMD,这里不得不佩服AMD,一A战双英,显卡和CPU都能造。
CPU技术和GPU技术可以说是 最最最尖端的技术,甚至没有之一,把x86架构的CPU放大一百万倍都可以看的非常清晰的电路排线,这是非常伟大的,甚至之前蜗牛怀疑CPU和GPU是不是外星人帮忙设计的,这样的尖端技术,目前主要还是美国掌握,当然我们 也有自己的X86处理器不过真正的技术还是国外的,而且性能不说了。
可能有人觉得蜗牛吹美国技术了,不分国界来看,美国的 真的让人叹为观止,甚至蜗牛觉得蜗牛我们 再有50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现在美国的CPU和GPU技术。
2017 年对于 CPU 行业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一年,以往死气沉沉的情形不复存在,反而是 Intel 与 AMD 两家打得如火如荼,至于原因,那自然还是要从 CPU 说起。
CPU 处理器,全称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一般来说都是设备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要起到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这四个作用,其地位犹如大脑之于人类。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电脑上的 CPU。
影响 CPU 性能的包括它的工作 率、缓存容量、指令集、制造工艺等等,其中工作 率、缓存容量及制造工艺这三项对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在多核心的趋势下,有时候核心数越多,CPU 的性能也相应地越强。目前市面上消费级的 CPU 主要来自于 Intel 及 AMD。截止至 2017 年,Intel 的 CPU 已经发展至第八代,主要包括酷睿处理器、至强处理器、凌动处理器、奔腾处理器及赛扬处理器。作为常年挤牙膏(每代更新只提升很少性能)的 厂商,这次第八代酷睿处理器难得有非常大的提升,不管是 i3、i5 还是 i7 都将核心数进行了增加,这也是自 2008 年酷睿处理器诞生以来, 次核心数提升。 而这样的变化,很明显是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 AMD 的压力。AMD 在 2017 年 季度强势推出了基于 Zen 架构的 Ryzen 处理器,包括 Ryzen 7、Ryzen 5 及 Ryzen 3,直接对标 Intel 的 i7、i5 及 i3。Ryzen 处理器最大的特点便是核心数及线程数多(甚至比增加了核心数的 Intel 第八代酷睿处理器还多),这使得它在性价比上优于 Intel 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虽然目前 Intel 依旧是 CPU 领域的 老大,但随着 AMD 的崛起,新一轮的争霸战又将打响,而最终受益的,当然是广大的消费者们啦!
生产显卡我知道的也就两个公司,一个是英伟达咱们中国台湾的,另一个是ATI AMD公司的产品,英特尔也有但是并不普及,所以生产显卡GPU的也就两家公司,英伟达与ATI ,
你说华硕,微星,等等就像品牌电脑,电脑的牌子是华硕或者微星,而里面的芯片才是主角。就像cpu只有两家公司,英特尔与AMD,同样显卡的GPU也是只有两家,英伟达与AMD两家。
显卡核心是GPU,但是光有GPU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元器件闪存等等,叫他们组合设计到一起然后生产出一个好的性能优越的产品,不知道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明白。显卡的核心技术是GPU而GPU与cpu一样,能够独立设计生产的也就英伟达与AMD两家公司。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平常我们所说的CPU和显卡其实概念有所区别,我们买到的CPU本身就是一枚已经封装好的芯片,我们称它为“CPU”;而显卡是说的由图形处理器(GPU)、PCB板、显存芯片、散热器、输出接口等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成品板卡,里面的关键芯片就是GPU。
先拿CPU和GPU这两者来对比一下
由于X86架构的垄断,桌面CPU市场近几十年来基本就是intel和amd的 ,不过也还不能忘了IBM的power处理器,同样很强大,不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只是我们很少能接触到。图形处理器(GPU)在上世纪90年代可谓是百花齐放,有众多厂商参与其中,nvidia和ati当时也不过是个刚起步的孩子,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凭借 的设计理念和产品,nvidia和ati杀出重围,相互竞争,后来amd收购了ati,两者几乎垄断了独立显示芯片市场。
所以就目前来说,桌面CPU厂商只有intel和amd,而目前GPU厂商目前也只有nvidia和amd(这里就不说intel的核显了)。
CPU与GPU
显卡的生产模式和电脑主板类似
楼主所说的显卡厂商多,是指的显卡成品的生产厂商,因为nvidia和amd都没有工厂,只负责设计芯片,其实他们的芯片也是找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出来的,然后把芯片卖给合作的显卡生产厂商,比如华硕、技嘉等,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组装,形成了可以使用的显卡,这时候的显卡就会带有华硕、微星、技嘉等厂商的牌子,但里面最核心技术的GPU自然还是nvidia或amd出品的。所以说显卡的生产和电脑主板类似,像主板也是这些厂商向intel和amd采购南桥芯片和CPU插槽等关键部件然后进行设计组装的,另外一点,不管是显卡还是主板,生产厂商都要严格按照芯片厂商的要求来做,其他的部分就可以自由发挥,做出自己品牌的特色。
nvidia和amd一般都会提供公版显卡作为生产厂商们的参考,当然这块卡也是某个厂子代工的。
目前的CPU都是intel的LGA触点式插槽和amd的针脚式插槽,CPU也有PCB板,也需要电路设计和封装,像intel几乎能从设计到制造全自己搞定,而amd则需要交给代工厂生产,这一点就有点和GPU的生产类似,当然能代工生产CPU和GPU的全球就那么两三家,一般人们也不需要了解,像华硕、技嘉等大厂只能是干干生产主板、显卡之类“简单”的活。
任何行业都会经历萌芽、群雄逐鹿、野蛮生长,再到大鱼吃小鱼的洗牌。CPU厂商和显卡厂商也是一样的。
首先需要更正一下做显卡的厂商确实有很多,比如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七彩虹等等,但显卡芯片(图像处理芯片GPU)目前仅AMD、NVIDIA、INTEL(俗称RGB)在相互竞争,准确来说是AMD和NVIDIA在相互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卖独立显卡总是在A卡和N卡之间徘徊。INTEL一直想闯入GPU的尖端赛道,无奈一直徘徊在核显脆弱的竞争力上。
稍微细心一点的小伙伴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七彩虹等厂商做的显卡芯片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采用了AMD和NVIDIA成熟的GPU解决方案,说白了就是AMD和NVIDIA的下游组装厂商。就跟INTEL和AMD同样有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七彩虹等主板厂商一样。
显卡市场也曾是百花争艳
在90年代显卡市场是一个风雨迭起、百花争艳、逐鹿江湖的时代,有许多人熟知的sis、3dfx、Matrox、Nvidia、S3、ATI、Trident、Intel、XGI等等。比如3dfx的Voodoo显卡也曾经是万人空巷,占有率高达85%,但很快就在NVIDIA的相互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退出了显卡行业,对于处于哪个年代的人来说,好像就是放了一场迭代起伏的**。
显卡其实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显卡芯片厂商消失在一场又一场的洪流当中。比如90年代3dfx的显卡Voodoo卡称霸显卡界,1997年的Voodoo2更是将3dfx推向了 ,但3dfx在于NVIDIA竞争的3年后就挂了,而NVIDIA在1999年凭借着搭载T&L的Gefore 256成功地拿下了显卡的头把交椅。
A卡的代表曾经是ATI而不是AMD,只是在2006年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了。AMD有了A卡的加入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凭借着A卡的成熟技术更是把自家的APU打造的珠圆玉润,反观INTEL却是悔不当初。
ATI其实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显卡行业,早于NVIDIA许多年,但一直不愠不火。很多显卡企业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显卡行业遭遇洗牌的时期要么退出显卡行业,要么倒闭了。但视 、OEM、电视卡之类的业务让ATI撑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ATI决心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芯片来追赶NVIDIA,R100就这样出现了,在T&L表现上不输同期登场的NVIDIA二代技术,甚至还带来了Hyper Z、三重纹理等NVIDIA所不具备的技术。ATI从泥坑里爬起来,从此开启了ATI和NVIDIA的两强之争。
起初AMD一直保留ATI品牌作为旗下GPU业务的子品牌,直到Redeon HD 6000系列发布后,才宣布放弃ATI显卡,Radeon也是ATI收购后一直沿用的品牌名称。收购了ATI的AMD可谓是如虎添翼,这才有了后续的GPU拳打INTEL,CPU脚踢NVIDIA。
CPU厂商并不只有INTEL和AMD
只能说X86架构的CPU目前 INTEL和AMD,很大一部原因在于X86已经封闭不再对外授权。80年代初的IBM兼容机成就了微软、英特尔这样的 巨头,更加成就了兼容的软件、硬件生态系统,所以至今都还有很多普通人认为CPU只有INTEL和AMD。
当时的IBM制定Intel的8086处理器作为IBM个 脑的CPU芯片,但IBM要求同一个芯片至少要拥有两家供应商。于是还是小公司的INTEL找到了同是仙童半导体出生的AMD作为第二供应商,AMD顺理成章得到了AMD的授权,后来还有如Cyrixi(被威盛电子收购)得到了x86的授权。后来intel打算一家独大撤销各种授权,但经过很长时间的官司,AMD获得了x86的长期授权。
从CPU发展至今可不仅仅只有Intel和AMD,架构不仅仅只有x86,还有我们熟知的ARM、MIPS、RISC-V、POWER、ALPHA、SPARC等等。比如苹果的MAC电脑曾经就采用PowerPC的芯片,只是后来转向了Intel。
IBM的POWER系列CPU也用在不少IBM伺服机、超级电脑、小型电脑以及工作站中。
而我国的龙芯则采用了MIPS授权的指令集,成品也被用于桌面、服务器、超算、工控等领域。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所以别再说CPU产商只有AMD和INTEL了,这样会显得你有些孤陋寡闻。
事实上AMD和INTEL也面临着转型的困局
如今芯片制造最先进的工艺制程首先被应用在手机芯片上,而手机芯片普遍采用ARM架构。AMD、INTEL,包括微软都想闯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但最终都失败了。如今ARM阵营已经覆盖了几乎90%的消费电子。
这些都预示着传统的桌面市场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转到了一个逐步衰退的阶段,而市场的导向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AMD、INTEL不得不寻求战略上的转移,比如INTEL之前布局ATOM处理器,如今提前布局IOT(物联网)。小伙伴别再说CPU只有AMD和INTEL了。
其实显卡也就两家,nv和AMD,所谓的显卡厂商其实都是授权厂,nv和AMD卖显卡芯片给这些厂商,这些厂商自己生产成显卡成品,以前有实力的厂还会自己重新设计电路,做出超公版的卡和缩水卡,现在基本都是根据公版电路图做,最多就是增强一下供电模块。
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显卡厂商虽多,但生产独立GPU的也只有两家(NVIDIA和AMD),那些显卡厂商(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影驰、索泰等)都是AIB或AIC,也就是NVIDIA或AMD的亲密合作伙伴,它们都是由NVIDIA或AMD提供GPU和相关解决方案,然后再生产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自我品牌产品。
显卡厂商对应的例子应该是主板厂商,主板厂商也很多(以前很多,现在也只有几家了),主板厂商们也是由Intel和AMD提供解决方案来生产自己品牌特色的产品。
CPU厂商只有Intel或AMD?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可能题主是想说,基于x86指令集的CPU为什么只有英特尔或AMD吧。
准确地说,目前电脑上用的x86处理器主要的品牌只有两家,即英特尔和AMD,这是因为它们完全垄断了x86指令集中的所有 ,其它人是无从下手。
英特尔是x86技术的先行者,在8086计算机的时候就拥有16位的x86 ,然后在又有了32位的x86 (1985年的i386),在随后的几十年,陆续增加了很多特殊指令集,如MMX、SSE、SSE2、SSE3、SSE4.1等,还有针对64位处理器的EM-64T等,而AMD拥用64位的x86 ,称为AMD64或x86-64,一般简称为x64,AMD也有一些其它的如3D-Now! 。
英特尔和AMD相互授权,垄断了x86中的所有 ,早前还有一家Cyrix公司,也生产x86处理器,但被英特尔和AMD就 问题告来告去,后来不得不卖给了VIA公司,不过现在VIA公司也没怎么生产桌面处理器,其实国内的兆芯公司生产的x86处理器,就是VIA的马甲。
所以, 因为 问题,x86处理器主要生产厂商就只能是英特尔和AMD 。没有英特尔的授权,其它公司不能生产x86处理器,没有AMD的许可,其它公司不能生产64位的x86处理器,有人会问,怎么中国的海光可以生产x86处理器啊,因为那是从AMD买来的授权,又会有人问,那中国龙芯是怎么回事呢?龙芯其实是MIPS处理器,不是x86架构的。
问的什么吊问题!显卡的核心是什么?图形处理器,GPU能做这个的现在就是Nvdia和AMD(以前的ATI),显卡厂只是按着芯片厂给的公版的显卡回来拿零件组装下,贴个牌就变了自己的显卡了,当然有独立研发能力的牌子够大的,可以适当把料用的更好点,卖得更贵点!
华硕、微星、技嘉、蓝宝石这些只是板卡厂商!就是 和联想、戴尔、惠普这些做整机厂的一回事!
CPU处理器厂:intel AMD
GPU图形处理器厂:Nvdia AMD(以前的ATI)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intel(英特尔)CPU发展史?”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